数字经济腾飞|洞察消费需求 指引产业数字化转型方向
2022-03-02 15:28:0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河南热线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凌纪伟 周靖杰)3月1日,在人民政协报组织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座谈会上,数字技术如何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如何为品牌商深度赋能,成为与会全国政协委员和产业代表热议的话题。

大家在座谈中提出,要用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打通传统制造中供需两侧,在深刻洞察用户需求基础上,推动智能制造,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迈进,推动供应链上下游的数字化升级,进而带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产业力量。

数字赋能 新制造“按需生产”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者是数实融合的两翼,需要各方协同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数字产业化的核心是技术,产业数字化的核心是应用。也就是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核心是技术与应用的融合。

对不少传统企业而言,成本增速快,库存居高不下,柔性化生产能力跟不上需要……这是面临的共性难题。过去几年,犀牛智造针对这些行业问题,通过云端边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做出了有益探索。

犀牛是如何实现新制造的?犀牛智造首席战略官安筱鹏在会上说,在需求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从淘宝天猫洞察消费需求,在生产前,为品牌商提供商品设计建议销售预测,让“按需生产”规模化实施;在供给端,通过工厂「智慧大脑」调度、物联网布局,让生产线具备极度柔性制造能力。

服装行业是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它面临两大痛点,一是提前生产多了卖不掉,二是临时生产的小单、急单没有工厂愿意做。成立于1987年的鲁泰公司,就面临着这样的苦恼。

“鲁泰的需求很明确,期望用现有的生产资源和规模的优势,建立一个快速反应能力,优化批量小、周期短的快板订单交付能力,降低库存量。同时,利用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据鲁泰集团服装行销总监司伟炯介绍,2020年6月,鲁泰和犀牛达成合作,2021年8月,首个改造后的犀牛工厂试运行。“原来我们以衬衫为主,现在向T恤、卫衣等十几个品类展开,周期十几天,比固有周期缩短一半以上。”说到这些改变,司伟炯感慨,“这对企业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

过去几年,犀牛智造从服装产业切入新制造,做到了“100件起订、7天交付”,实现“定制服装批量化生产”。在安筱鹏看来,犀牛智造是中国作为最大的消费互联网大国和制造业大国中间的一个平台,把这两个优势进行叠加、聚合、倍增。

深挖消费新需求 “新品”变“爆品”

个性化、多元化甚至碎片化的需求正成为主流,并深刻影响消费市场格局。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对品牌商家、平台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天猫新品创新中心(TMIC)的创新实践,某种意义上是这一变化的缩影。

“2017年,我们尝试和品牌一起做新品研发,标志着淘宝天猫的发展进入另外一个阶段。我们从关注消费侧转到和企业一起做研发。”天猫新品创新中心总经理谢炜说,TMIC通过消费洞察、人群洞察挖掘消费需求,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工具帮助品牌研发新品,这个模式本质上改变了传统上从实验室、设计师,再到消费者的研发过程,也是从用户和消费反向做创新。

经过5年发展,TMIC和全球150家集团、2000家品牌合作C2B的新品创新,此外TMIC还与9家集团达成创新工厂合作,从供应链端撬动整个新品孵化链路。

“基于天猫研发中心助力品牌,我们通过组织升级、生产升级,对消费者洞察,确定新品研发方向,并且在开发、生产、上市的过程当中,利用天猫的数字化产品和工具,提升新品上市的速度以及成功概率。”拜尔斯道夫集团中国区企业事务部总经理雷开霆表示,与TMIC一起共建创新工厂,深入供应链端进行新品创新,是拜尔斯道夫为适应中国消费市场新变化,贴近中国消费者的又一举措。

“工业时代,企业自己设计、生产产品推销给顾客,而数字经济时代,要倒过来,先知道需求,根据客户市场的需求,来确定企业设计和生产什么产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秦荣生认为,定制化、个性化制造逐渐成为主流。在他看来,数字化转型建立在系统转换升级基础上,充分利用外部数据的数字化需求,将助力企业实现由外向内的商业模式。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数字产业化是手段,产业数字化是目的,前者是为后者服务。”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工业领域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做重点做好四个方面: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这两个IT要深度融合,互联网企业和工业企业要深度融合,信息人才和工业人才要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平台为企业、为社会服务。

责任编辑:hN_0122